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动员引领青年学生在投身基层建设、服务家乡发展中坚定信念、增长本领、作出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全校各级团组织开展了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追寻郑地星火 传承红色基因
为传承红色基因,践行文化传承与爱国主义教育使命,增强青年一代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药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微尘”志愿服务团走进郑州党史馆、二七纪念塔和新郑烈士陵园,开展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红色教育活动。

首站来到郑州党史馆。步入党史馆,仿佛踏入了时光隧道,烽火硝烟随时代记忆席卷而来,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认真聆听,每一处红色遗址都是一部凝固的历史,每一件革命文物都诉说着感人至深的故事。第二站来到二七纪念塔。
踏入塔内,展览以丰富的实物、图片和文字,真实还原反动派血腥镇压的残酷场景,让红色精神具象可感。站在塔顶,俯瞰繁华的郑州城,志愿者们深刻体会到,二七精神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激励当代青年奋勇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第三站抵达新郑烈士陵园。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志愿者们向革命烈士纪念碑鞠躬默哀,志愿者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烈士纪念馆,了解了众多新郑籍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将红色场馆化作“行走的课堂”,通过参观学习、史料挖掘等形式,推动红色文化在青春实践中换发活力,为青年筑牢家国情怀根基。

多地联动播撒语言种子 同音共筑美好未来
近日,软件学院 “普语润心疆域阔,同音携手未来长”志愿服务团兵分三路,分别在新疆喀什莎车县、伽师县以及河南洛阳多地开展推普实践活动。志愿者们通过多样化的宣传与教学形式,让普通话之花在不同地域绽放,为促进语言相通、心灵相融贡献青春力量。

新疆喀什莎车县是志愿服务团的一重要实践阵地,这里的活动分为城北街道办文化路社区宣传教学与塔尕尔其乡中学宣讲两部分。在文化路社区,志愿者们针对社区居民的特点,制定了“宣传+教学”的双重方案。他们通过开设“普通话小课堂”,从简单的问候语、日常交流短句教起,手把手纠正居民发音。在塔尕尔其乡中学,志愿者们结合自身经历,讲述普通话对学习成长、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还通过趣味绕口令、普通话知识问答等互动环节,点燃学生们学习普通话的热情。


在喀什地区伽师县居仁镇富伽社区,志愿服务团的重点是为低年级学生开展普通话教学。考虑到孩子们年龄小、基础薄弱,志愿者们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他们用卡通图片、动画视频辅助教学,逐字逐句地教孩子们发音,纠正他们的口型。


此次推普实践活动,软件学院普语润心疆域阔,同音携手未来长志愿服务团跨越地域限制,将普通话的种子播撒到社区与校园。志愿团队负责人表示,推广普通话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纽带,团队将持续组织此类实践活动,让更多人感受到普通话的魅力,助力构建“同音同心”的美好未来。
校团委始终将服务青年成长作为核心使命,搭建多元化社会实践平台,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锤炼本领、增长见识,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在走访调研中,以专业视角剖析基层发展难题;在服务群众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未来,团委将继续聚焦主责主业,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投身社会实践中砥砺前行,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奋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