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3日至19日由河南省教育厅主办,河南中医药大学承办的河南省第九届普通高等学校“出彩中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医路青春 药彩中原”中医药文化实践活动圆满落幕。我校药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马俊雨、郑晶晶、马仕霖三位优秀学生参加此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在7天的校内课程和校外实践中,同学们走访顺势药业、德圣堂药业,看现代化设备与传统药材碰撞,见证“药材到药品”的蜕变;探访中原药谷,从远古标本到现代发展脉络,从指尖的中医药手作,到山林间的采药实践;从急救技能的学习,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探秘。同学们在多元活动中,逐步揭开中医药的神秘面纱,让千年国粹在青春活力中焕发新彩。
研学途中,同学们深切体悟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段经历既激励着大家在社会课堂中锤炼品格、增长才干,立志成为中医药文化的坚定传承者与积极传播者;也让彼此在感受传统魅力的过程中凝聚了深厚情谊。此番行程,可谓满载而归,感触至深。






研学感悟篇
2022级药物制剂1班马俊雨
当结业证书握在手中时,我心中感慨万千。感恩活动的组织者,让我们有机会在中原大地上开启这场中医药文化之旅;感谢河南中医药大学的悉心安排,为我们搭建了触摸传统、对话古今的平台;感谢我校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给予的宝贵机会,让我们在实践中深化对专业的认知。七天的“医路青春,药彩中原”研学,早已超越了行程本身,成为一场关于传承与创新的精神洗礼,让我在药香、山水与匠心的交织中,读懂了中医药文化的生命力所在。七天的研学旅程已在记忆里沉淀成一种温热的感知。这不是一串按日期排列的行程,而是一场关于传承的对话——中原大地用它的药香、山水与匠心,悄悄告诉我:中医药从来不是博物馆里的老物件,而是流动在血脉中的文化基因,是连接古今的生命密码。
这场“医路青春”的旅程,最终让我确信,中原大地上的药彩,从不会因时代变迁而褪色。因为总有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愿意弯腰向土地学习,愿意静心向传统致敬,在守正创新的路上,让古老的智慧继续生长,让青春的力量与千年的药香,共同书写“药彩中原”的新篇。


2023级药物制剂1班郑晶晶
仲夏时节,暑气蒸腾,却挡不住我们探寻中医药文化的热忱。有幸参与“医路青春,药彩中原”活动,七日行程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感谢河南省教育厅、河南中医药大学及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给我学习的机会,我们行走在中原沃土上,触摸中医药的根脉与温度,每一步都浸润着收获的芬芳。
回望此行,我不仅看到了中医药从种植到研发、从传统到现代的完整脉络,更触摸到了其中流淌的精神——有科研者的执着,有守护者的坚守,有传承者的匠心。这份经历,让我对中医药的热爱从懵懂走向深沉,也让我明白,作为青年一代,传承与创新中医药文化,既是责任,更是使命。未来,愿我们带着这份收获与感动,让青春在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之路上,绽放更多光彩。



2023级药学1班马仕霖
参加“医路青春·药彩中原”大学生实践活动,是我大学时光里一次珍贵的“知行合一”之旅。从7月13日报到启程,到7月19日结业返程,七天的行程串联起产业调研、深山采药、手工传承与文化传播,让我对中医药的认知从书本理论,真正扎根于自然、产业与生活的土壤。
当我把亲手缝制的香囊送给家人,看到他们惊喜的眼神,我明白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展示”,而是需要走进市井、拥抱大众的“动态传播”。我们这些年轻药学人,既要做实验室里的“研究者”,也要当生活中的“传播者”——让中药从“药典上的文字”,变成普通人能感知、能使用的“日常守护”。
七天的实践,是一场“知”与“行”的深度对话。我看到了中医药从“自然馈赠”到“产业产品”的完整链条,触摸到了“千年智慧”与“现代生活”的联结密码,更明晰了药学人的双重使命:既要深耕专业,以科学精神守护中药质量;也要拥抱时代,以创新思维传播中医药文化。
返程时,天池山的草木清香仍在鼻尖,社区集市的热闹场景仍在眼前。未来,我愿以此次实践为起点,做中医药产业的“质量守护者”、文化传播的“青春桥梁”,让古老的中医药智慧,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这,便是一名年轻药学人最真挚的初心与愿景。
